疾控中心官员:雾霾对肺癌影响需十到二十年观察

  日期:2017-01-10   点击:1721

  国家卫生计生委专门成立了由委主任李斌牵头的雾霾与健康专项工作小组,自2016年12月份以来,专项小组进行了多次专题研究,加强了监测和风险评估,并采取多种方式,向公众普及自我防护雾霾和空气污染的知识,最大限度地减轻空气污染对人民群众健康的影响。

  昨日下午,卫计委召开紧急雾霾健康影响的小型媒体发布会。与会专家包括中国疾控中心主任王宇、疾控中心环境所所长施小明、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

  王宇主任介绍,正确佩戴口罩,可以挡住40%的细颗粒物,减轻雾霾对健康的伤害;在日常密闭空间里使用空气净化器,一般能将室内细颗粒物浓度降低50%至70%。同时,为研究雾霾对人群健康产生的影响,中国疾控中心环境所自2013年起开展相关监测项目。

  媒体会上施小明介绍,空气污染对人群健康影响方面的监测和评价工作自2005年起就开始进行试点工作,最早在太原、南京、深圳等城市进行,到2008年扩展到在8个地方进行试点。2013年1月雾霾之后,国家卫生计生委进一步投入了财政支持,在全国启动了空气污染对人群健康影响的监测项目,2013年在16个省份设立43个监测点,2014年扩展到31个省份、77个监测点,2015年扩展到31个省份、106个监测点,2016年进一步扩展,达到125个监测点,监测范围一直在不断扩大当中。据初步监测分析显示,PM2.5每上升10微克/立方米,门急诊数量,特别是呼吸道和心血管疾病科室有一定量增加,但幅度不是很大。此外雾霾危害在不同地区存在差异,因为不同地区的污染水平和主要污染物成分不一样,污染越重的时候对健康的影响越明显。施小明同时指出:“再过两年,数据的准确性会更好。空气污染对于健康影响的监测是长期的工作。”

  在回答媒体关于雾霾和肺癌关系的询问时,施小明说:“导致肺癌的因素很多,如果是研究空气污染对肺癌的影响,它主要是慢性的、长期的效应,不是急性的、短期的效应,这就需要十几二十年的观察。”对于慢性效应的观察需要通过跟踪一组人(即通常所说的队列观察),观察很长时间,观察很大的样本,他补充道。

背    景    资    料

  2016年,中国疾控中心环境所联合7家全国公共卫生与临床医学的优势科研单位,包括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大学共同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研究”重点专项“我国大气污染的急性健康风险研究”项目。施小明研究员为项目负责人,该项目执行期4年,总经费3181万元。

  项目项目集合了公共卫生、临床医学、环境科学、气象科学、环境经济学、管理学等多学科领域资源,力求在我国已经建立的空气污染监测体系、现有的高质量人群发病和死亡数据的基础上,开展我国大气污染急性健康效应的多中心流行病学研究,掌握我国空气污染人群急性健康风险,以期回答我国高浓度复合大气污染急性健康影响的暴露-反应关系系数,识别大气复合污染中危害人体健康的关键污染物这一迫切需要回答的重大基础科学问题,研究成果将为完善大气污染环境基准、提出我国高浓度复合污染急性健康危害的防控对策奠定科学基础,符合国家战略需求。